院前急救电话:120   0797-8388776
行风监督电话:0797-8108550
急救培训电话:0797-8227120
首页> > 新闻资讯 > >  中心动态

赣南日报:百姓之“急”“救”在身边

来源:作者: 点击数:1175更新时间:2016-08-12 01:36:00

http://szb.gndaily.com/gnrb/html/2016-08/11/node_7.htm



百姓之“急”“救”在身边
——看市医疗急救中心如何呵护城市“生命线”
黄卫华 袁从芳 记者李美霞 文/图  潘庆坤
120急救电话一头连接着急需抢救的危急重症患者,一头连接着医疗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从电话接通的瞬间起,一条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迅速启动,医疗急救中心,便成为城市中一条重要的“生命线”。
从完善网络到强化管理,从加强培训到提升水平,从简化程序到提高效率——承载着抢救生命的重任,近年来,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以持续改进医疗急救质量为主线,以加强制度建设为主题,以“医疗急救管理年”“医疗急救质量和急救水平提升年”等活动为载体,狠抓医疗急救质量,优化服务流程,加强人才队伍及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完善的城市医疗急救网络,全面提升医疗急救服务能力,为需要急救的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急救服务,让人民群众满意。
 
一、构建急救网,打通“生命线”
前不久,听说因车祸导致路脑损伤的患者小陈顺利出院,市医疗急救中心的医生重重松了一口气。
日前,市医疗急救中心接到呼救电话,称客家大道与105国道交界处发生车祸,一名男性患者骑摩托车时被小轿车撞倒,飞出10米开外昏迷不醒。该中心第八急救站立即派出急救车,到达现场后,医生发现患者脉搏微弱、血压不稳、呼吸极度不规则,病情评估为重度颅脑损伤,生命危在旦夕。医务人员立即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吸氧,用药降低颅内压,帮助患者稳定病情,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最终,小陈因救治及时顺利痊愈出院。
这在市医疗急救中心工作人员记忆中,只是千百次出诊中一次再平凡不过的经历,他们已记不清曾有多少奄奄一息的生命经抢救恢复了呼吸,重新燃起了希望。在他们眼里,生命重于泰山,个人得失却轻于鸿毛。
市医疗急救中心肩负着市中心城区的急救重任。从接听电话,到调度、出车、现场抢救、护送,在危急重症患者平安抵达医院前,每一个环节都担负着患者亲人朋友对生命的重托。没有完善的急救网络和顺畅的运作流程、严格的管理机制,就无法很好地完成市中心城区的急救任务。
近年来,市医疗急救中心坚持从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在市中心城区构建起坚强的急救网络,以及时、高效的服务,很好地承担急救任务。
近年来,该中心按国家卫生计生委《院前急救管理办法》每5公里设立一个标准化急救站的要求,在市中心城区建有11个急救分站,基本满足市中心城区群众的健康需求,院前急救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至此,该中心已拥有 “120”网络医院15家、院前急救站11个,在市中心城区初步建立起了以市医疗急救中心、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为主体的三级院前急救网络,有效缩短出诊时间,进一步提高急救效率。
近年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急救车载设备的配备, 先后购置了6台卓尔双相波除颤监护仪、24台迈瑞双相波除颤监护仪、2套有创血压监测设备、2套护末二氧化碳监测设备、2套全科医生心肺复苏模型、12套脊柱固定搬运设备、4套挪度心肺复苏模型、2套挪度气管插管设备,基本达到了国家卫生计生委《院前急救管理办法》每个急救单元的基本配置要求。
目前,该中心共有急救车21辆,其中监护型急救车18辆,转运型急救车2辆,负压型急救车1辆,救护车均配备多功能除颤监护仪、麻醉喉镜、电动吸引器、微量注射泵、急救包、复苏包、供氧装置及各式专业急救担架等先进的急救设备。部分救护车配备了急救转运呼吸机、新生儿培养箱、胎心多普勒等专科用品。
2015年,该中心共接听呼救电话13.74万次,出诊1.43万次,救治1.24万人;院前急救日平均出诊量39次,出车平均反应时间1.26分钟。2016年上半年,该中心共接听呼救电话7.98万次;院前急救出诊7264次,日均出诊量近40次,救治患者7617人;平均出车时间1.04分钟。圆满完成上半年中心城区高考等各种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10次。
 
二、引进新设备步入“云时代”
7月30日中午时分,一声响亮的新生儿啼哭声通过“120”急救电话传至市医疗急救中心调度室,让该中心工作人员激动不已。
当天中午12时35分,市医疗急救中心接到“120”求救电话,称客家大道五指峰路有一名产妇因临产急需派车。了解到产妇当时羊水已破、情况危急时,该中心调度员立即派出急救车,同时根据急救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MPDS)要求,通过电话对报案人给予现场分娩指导。
在调度员的专业指导下,产妇顺利分娩,同时完成脐带结扎和胎盘娩出,母子平安。12时42分,急救车到达现场,13时07分,产妇及新生儿平安抵达医院。
  
产妇的及时分娩,得益于今年市医疗急救中心最近投入使用的急救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MPDS)。4月8日,该中心在全省率先引进的先进急救系统MPDS和互联急救APP移动终端同时上线,由此,赣州医疗急救步入“云时代”。
MPDS系统通过标准的问询快速获得现场病人的重要症状信息,在此基础上提供自救、互救指导,使抢救从救护车达到现场开始,前移至从接通120急救电话开始,使患者及时得到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救助。
而互联急救APP可以说是急救调度系统的呼救者应用端,市民在手机上安装互联急救APP移动终端后,可预存自己及家人的健康信息,需要急救时,点击互联急救APP上对应的呼救按钮,相关信息及当前位置即可通过互联网云端实时上传至120指挥中心,既可实现快速精准定位,方便救护车准确到达病发地点,又能让急救医生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既往病史和过敏史等信息,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
“互联急救APP是关乎生命的移动终端。特别是孩子和老人,他们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准确说明所在地址和病情,这时我们可以通过APP进行定位,了解以往病史,更及时、有效地开展急救。所以,我们希望市民能够正确认识并尽可能地使用互联急救APP进行急救呼救。”市医疗急救中心陈怡文主任说。
 
三、勤练基本功  全力保质量
“你好,这里是120急救中心。”
“快来救人,这里有人溺水了。”
……
近日,一场特别的演练在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悄然展开,拨打120急救电话的是该中心质控科、培训科及医生组等部门组成的考核组,而该中心调度科、各急救站的急救医生、护士等人员只是将此作为一次普通的呼救。
“我不知道这里的地址,我在武陵大桥附近,前面就是一条河,你们快点过来。”演练现场,考核人员百般为难,而该中心调度科工作人员、急救医生和护士反复沟通、热情服务、灵活配合,努力克服困难迅速到达现场,并熟练开展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急救措施,顺利通过考核。
这是一场随机考核,也是一次急救能力的展现。随着常态化培训和考核的持续推进,如今,市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已熟练掌握外伤止血包扎、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固定与搬运等方面急救技能,能够应对心肌梗塞、溺水、中暑等危急情况,急救水平持续提升,急救有效率也得到提高。
急救技能关乎生命安危。近年来,该中心把加强培训、强化医疗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内举办技能比武、对外参加全国性的急救技能大赛;对内持续开展规范化技能培训,对外邀请国内及省市级医院知名专家前来讲课等方式,持续提升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和急救技能。
近年来,该中心在全省率先开展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班,对全市从事院前急救新进医务人员开展规范化岗前培训,要求所有急救人员熟练掌握该中心的所有仪器设备的操作,及(四大)急救技能,通过考核并获得院前急救培训合格证才能上岗。
在掌握基础急救知识的基础上,该中心建立了业务学习,培训考核考试等活动的学习成长积分制,这将成为医务人员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开展了一线医务人员到市内三级综合医院全员培训学习,业务骨干到国内知名三级综合医院或急救中心进修学习,同时邀请市内三甲综合医院专家,对急救人员开展孕产妇危重症、心肌梗塞等危急症状的处理方法,让急救人员掌握专科急救技能。
该中心未雨绸缪,为今后创建等级评审工作作准备,专门成立质量控制科,对急救质量进行全面监控。质控科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对急救过程中收受红包、违规收费等行为进行核实并处罚;定期到急救网络医院、病房走访病人,对患者反映的急救人员服务态度不好等现象进行整改。
同时,该中心规定每位领导挂点联系若干急救站,不定期对车辆、设备及药品使用情况、病例书写质量等进行监督检查,该中心领导每季度带领中层干部到各网络医院、各急救站点开展工作协调会,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现场办公解决。